close

內容來自sohu新聞銀行信貸房屋貸款全省皆可處理

如何讀懂“互聯網+”:推進兼並重組的“催化劑”(圖)

在2015青海文化旅遊節上,中國移動運用“互聯網+旅遊”模式,通過手機APP實現景點直播。圖為工作人員在展示通過手機軟件連接電視進行景點直播。新華社發

日前,甘肅省首傢全功能自助銀行蘭州銀行矽谷支行正式開業。在“互聯網+金融”模式下的這傢銀行,用戶無需人

相關公司股票走勢



工幫助就可以辦理開卡掛失、存取款等多種金融業務。圖為工作人員在展示“客服機器人”。新華社彎TD>

“互聯網+”熱的背後,有人焦慮,有人興奮,有人期待,也有人回避,但大多數人對其認識還遠未觸及本質——

“很少有一個詞能像"互聯網+"那樣,短短8個月時間裡能在全國所有行業裡引起那麼大反響。它確實是具有顛覆性的。”8月25日,在北京大學信息產業戰略研究中心、未名之光互聯網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首屆“互聯網+”與新經濟發展論壇上,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首先拋出瞭自己的觀點。

他認為,任何一次重大經濟形態的變革,其背後都離不開技術的力量。“互聯網+”這一概念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深入人心,正是多年來信息技術所積淀的力量。

不過,在“互聯網+”熱的背後,有人焦慮,有人興奮,有人期待,也有人回避。盡管“互聯網+”是大勢所趨,但我們大多數人對它的認識還遠未觸及本質。與會專傢學者的一個基本共識是,“互聯網+”帶來的融合發展已不可抗拒,我們須努力去把握本質,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上開啟“互聯網+”的未來。

智能互聯重塑產業邊界

“進入互聯時代,新的信息化有什麼特征,它的推動作用又表現在哪裡?”北京大學教授、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賴茂生的發問,引起瞭論壇現場嘉賓的興趣。

賴茂生解釋道,以往的信息化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局域網這個基礎設施上,主要還是專註於技術和組織內部的管理;而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化則更多是在社會層面上發揮作用,方便公眾和消費者來獲取信息和服務,方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。

事實上,物聯網、雲計算、無線互聯寬帶等信息技術正在取代傳統的信息技術設施,新的資源開發利用正在被大數據的管理和開發利用所取代,業務處理和管理正逐步轉向平臺化。

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、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金碚看來,“互聯網+”可能對社會形態和市場經濟運行的機理形成巨大的挑戰,“原來我們講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就是市場對資源有效配置。在互聯網時代,在信息實現低成本化後,資源配置將逐步轉向效用配置”。

“智能互聯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:一個是新興產業的誕生;二是傳統產業的內部轉化;三是互聯網經濟引導引領傳統產業。”賴茂生說,智能互聯將改變產品的格局和競爭的本質,重塑產業的邊界,衍生全新的產業,改變客戶創造價值的方式。

不過,多位專傢也表示,“互聯網+”戰略的主旨是合作而不是取代,強調融合而不是顛覆,強調生態系統建設,而不僅是買設備、架網絡。

推進兼並重組的“催化劑”

“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必須緊緊擁抱"互聯網+"。”全國政協委員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表示,很多體制性障礙使得經濟結構調整很難完成,而“互聯網+”猶如催化劑,能有效促進企業的優化重組。

值得關註的是,一方面,一些產業領域由於行政壟斷沒有全面放開,民資進入難現象突出。而“互聯網+”的出現,有望撬開這些產業的大門;另一方面,由於中國企業較為分散,沒有形成發達國傢那種競爭性壟斷局面,借助“互聯網+”的方式,可以把眾多行業加以整合,不斷提高其產業集中度。

金碚認為,由於信息的高度低價格,讓溝通變得高度暢通,使得企業的競爭方式發生改變,“在傳統社會裡面,企業競爭力就兩個字:保密。互聯網社會肯定不會這樣瞭,透明就是競爭力。透明就是公開,誰公開誰就有競爭力,如果不公開你就會被淘汰”。

正是因為“透明”,那些死不瞭又活不下去的“僵屍”企業有望加速推向市場。侯雲春說,在發達經濟條件下,企業一旦失去優勢就很快被重組兼並,這使得它們會在更優秀的企業傢手中發揮更大效益。未來,互聯網有望在這方面發揮出其特有的優勢和作用。

“互聯網+”加快經濟形態變革

“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,全球經濟將會形成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並駕齊驅的兩種形態。”中國國際與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指出,實體經濟仍然是基礎,但互聯網革命的出現,使得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實現瞭有效連接。

陳文玲表示,互聯網革命包含有3個最基本形態,即互聯網、物聯網和力網。“所謂力網,就是存在皆力、存在皆網,當它發生扭曲或變形時就會影響到經濟正常運行。未來的網絡存在就是網的存在,包括互聯網、電互網、高速網、地鐵網等。這種存在形態的變化將推動社會形態發生很多重大變革。”

金碚從“互聯網+”對市場機理影響的視角表達瞭自己的看法:過去的競爭力,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價格裡面,價格是傳統信息的基本機理。今後不是這樣瞭,消費者從生產環節甚至原材料工藝中,就能獲得信息。“進入互聯網社會後,企業、政府、市場管理等將面臨巨大挑戰。過去我們所學的那些概念很可能要重新定義。”金碚說。

在經濟形態的變革中,我們該從何處發力?陳文玲表示,“互聯網+”應關註以下幾個“下一代”,即下一代制造業、下一代貿易方式、下一代服務形態、下一代現代農業、下一代協同變革等等。“我們說認識新常態、適應新常態、引領新常態,我認為關鍵在於引領。真正做到引領新常態靠什麼?隻能靠創新驅動,以及由此產生的新紅利。”(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)來源中國經濟網—《經濟日報》)



(責任編輯:Newshoo)

新聞來源http://business.sohu.com/20150908/n420642146.sh台中市民間汽車貸款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anielled01 的頭像
    danielled01

    danielled01的部落格

    danielled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